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蕴含了无限的化工机遇。本期起,我们将广泛邀请化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层以及产经、证券专业人士,对于新兴产业中存在的化工机遇进行解读,以飨读者。同时我们也热切期待您与我编辑部积极联系、踊跃投稿,发表您的真知灼见,共同促进化工产业“十二五”的健康发展。本期我们将邀请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专家、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总工程师黄茂松及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贾润萍教授为读者解读聚氨酯弹性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中涉及的汽车工业、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海洋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各种高性能材料将是化工发展的宠儿。聚氨酯(PU)产业尤其是聚氨酯弹性体,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去年,我国聚氨酯(PU)产业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和外贸多元化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表现一枝独秀,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势头。七大新兴产业将是PU弹性体未来发展的新的动力之源,PU弹性体产业的机遇多多。
据统计,2007年我国PU弹性体产量已达到123万t,2010年预计将达到170万t左右,产值约500亿元。
其中,PU微孔弹性体(主要为PU合成革树脂和PU鞋材树脂)生产与出口已跃居全球首位, PU合成革树脂的年产量已达到180~200万t(相当于干料54万~60万t),占全球产量70%,年产值已达到233亿元; PU鞋材树脂年产量已达到30万t,占全球70%以上。
同时,我国是全球TPU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07年全球TPU消费量为26.5万t,其中美国6万t,西欧8万t,日本1.5万t,中国大陆11万t。预测2010年我国TPU产量将达到15万t。未来我国PU弹性体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CPU、PU微孔弹性体和TPU产品规模和市场优势,不断开发新品种、扩大新应用,实现PU弹性体强国发展之路。